你有沒有覺得古代那些頭懸樑、錐刺股、臥薪嘗膽的古人都好厲害喔。(可以從文章段落下方線上看影片)
像宋朝宰相范仲淹,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,媽媽只能做洗衣婦、幹針線活勉強度日,四歲時家裡能變賣的都賣光了,已經到了山窮水盡、家徒四壁的情況,母親只好改嫁。
到了上學的年紀,范仲淹沒錢讀書,只好一個人來到寺廟,一邊幹活一邊苦讀。常常讀到三更半夜,夜裡睏了,就用冷水洗臉。最厲害的是,他比孔子的愛徒顏回,一簞食一瓢飲更勝一籌,為了不挨餓,在寒冬裡,每天就煮一碗粥,等到粥被凍結成冰時,分成四塊,早晚各取兩塊,扮著鹹菜就是一餐。
有一回他看到一位算命先生就問:「請問我以後會做宰相嗎?」算命先生想,這孩子小小年紀口氣怎麼這麼大,范仲淹不好意思又再問:「那能做醫生嗎?」算命先生問:「你為什麼想做宰相或醫生呢?」
范仲淹回答:「因為只有良相和良醫可以救人。」所以成年以後范仲淹說了一句千古名言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最後真的成了北宋宰相。
梁啟超曾說,中國五千年歷史只有兩個半聖人:孔子、王陽明、曾國藩,所以這三個人很值得我們學習。而其中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,身體不好小時候的天賦又不高。讀書時,常常一篇文章重複讀很多遍,還是背不下來。
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個賊,躲在屋檐下,希望等這個讀書人睡著以後再行動。可是等啊等,就是等不到他睡覺,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。這個賊最後忍無可忍、勃然大怒,跳出來說,「就這種水平讀什麼書?我都會背了」然後賊將那篇文章背誦一遍,揚長而去!
所以這個故事是曾國藩打敗了賊的意志力嗎?
有意志力不一定會成為學霸或功成名就,但那些成為學霸或擁有成就的人,都一定是能夠合理使用意志力的人。那麼意志力究竟是怎麼回事?該怎麼鍛鍊呢?所以這次運用羅伊·鮑邁斯特《意志力》這本書一起來探討如何鍛鍊意志力,影片最後也重點整理,學生在面對目標設定與制定計畫時該怎麼做。
內容目錄 Index
意志力與成就的關聯:棉花糖實驗
最早的意志力實驗,是在斯坦福大學內的附設幼稚園進行,就是非常著名的“棉花糖實驗”。他們把很多孩子放在一個房間裡,然後在桌上放了一整盤的棉花糖,並且跟孩子承諾,只要能夠等待15分鐘就多獎賞一顆。
有的孩子忍受不住會直接吃掉,有的舔一舔放回去,有的看著棉花糖忍了一陣子但痛苦的邊吃邊哭,少部分的孩子則忍耐到約定的時間得到獎賞。經過三十年實驗追蹤,那些能夠忍耐的孩子獲得的成就最大,和實驗成正關係。所以棉花糖實驗揭示了一件事情,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意志力,和我們事業成功有著非常高度的關聯。
意志力中心是什麼:蘿蔔實驗
棉花糖實驗並沒有揭示意志力到底是怎麼回事,所以《意志力》這本書作者又重新做了一個“蘿蔔實驗”。
他把一群剛剛被要求禁食,非常飢餓的大學生,請來做實驗。首先將他們分成兩組,給一組學生提供熱巧克力曲奇;另一組學生雖然坐在旁邊,但是不能吃熱曲奇只能吃蘿蔔,而那些肚子餓卻只能吃蘿蔔的學生,就必須靠意志力忍耐。
吃完熱曲奇和蘿蔔後,作者給每個學生幾何題試卷,然後教授告訴學生們這些題目可以測驗大家的智商。實際上這些題目根本答不出來,因為教授出的題目都是無解題,他主要是想考察哪一組學生,能夠堅持較長的時間。結果吃熱曲奇的那一組,平均堅持了二十分鐘;而吃蘿蔔的那一組,平均只堅持了八分鐘。
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差異呢?因為這些被要求禁食的學生們,先前已經靠著意志力控制對食物的誘惑,接著那些吃蘿蔔的學生,在看著熱曲奇而不能吃的時候,把意志力消耗得差不多了。當他沒有意志力,又去做那些解不出來的幾何題時,很快就放棄了。
消耗意志力這個現象,可以解釋生活中很多的狀況。通常早上起床精力旺盛,所以讀書、學習、工作效率都比較好,但是經過一天對生活的忍受,當消耗掉所有的意志力,等回到家裡隨便一個導火線,就足夠讓人勃然大怒,於是產生了“踢貓效應”,因為生活消耗掉了我們的意志力,當意志力不夠用了,就出現崩潰現象。
大腦中意志力的位置-俄羅斯間諜實驗
曾經有一個識別俄羅斯間諜的實驗,就是在螢幕上,不斷地出現紅色與綠色兩種顏色的字,看它是紅色就念紅色,看它是綠色就念綠色,然後要求你不斷重複的說紅色,綠色,紅色,綠色……。但是當一段時間消耗掉你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後。
突然之間冒出一個紅色,但是卻用俄語寫綠色,如果不懂俄語的人完全不會思考,沒有反應,會直接回答紅色或綠色。但是如果他下意識對俄羅斯語特別熟悉,就會遲疑一下,腦筋轉一下才會說綠色或紅色,當年這個實驗叫做斯特魯普任務。
那時給這些參加實驗的人戴上頭盔,他們發現當意志力消耗的時間長了以後,大腦中的前扣帶皮層會產生怠工,所以我們的意志力是發生在前扣帶皮層這個地方。
而這個實驗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附屬現象,就是當這些人做完了消耗精力的實驗後,所有人的感覺都放大了。跟他講一個笑話,他會比其他人笑得更厲害;跟他講一個悲傷的故事,他會比其他人更難過,也更容易被激怒。
什麼叫損耗後的感覺放大?其實就是“大腦回路對情緒控制不如平時好了”。也就是當意志力過度消耗,前扣帶皮層怠工,情緒控制能力跟著下降。所以這裡得出一個結論:用掉的意志力越多,向下一個誘惑屈服的可能性就越大。所以如果我們把意志力消耗在亂七八糟的事情上,在面對重要的事情,意志力就會變得薄弱。
有一種消費邏輯就是營業人員輪番上陣的方式,一群人跟你談判,等時間長了累了,消費者就會棄守原則,像房屋買賣,賣家跟一群仲介和買家連翻周旋後,常常就會退守價格底線。
意志力來自同一個帳戶
因此到這裡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,就是所有的意志力都來自同一個帳戶。這就是為什麼要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,因為在車程消耗掉太多意志力時,讀書、工作效率、家庭關係常常會跟著下降,漸漸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但反過來從商業的角度,做甜點、麵包、飲料、小吃店的生意,就適合開在下午時段下班的路上,因為這時候人的意志力最薄弱,經過店家一聞到香味,早上說要減肥,下午就破功了。
另外,既然意志力是來自同一個帳戶,所以有戒煙經驗的人就知道,如果他是靠意志力戒菸,在戒煙時期特別容易發脾氣。如果是靠意志力減肥,通常破功後吃的更多,復胖更大。
糖分帶來意志力
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醫學實驗結果,就是低血糖和易怒之間有極高的關聯,當一個人的血糖含量下降,就容易發飆。這個和前面熱曲奇意志力實驗得出的共同結論是,體內的葡萄糖含量提高,意志力也會跟著提升。
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辦公大樓,都會提供甜點,因為多數人到了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,會特別想吃點甜的,或下午茶。這時候體內缺糖了,所以補充一點葡萄糖,能將意志力往上在拉一點。
不過作者說,要吃血糖指數低的食物,像是蔬菜、水果,這些食物釋放血糖的速度比較慢,所以能夠在長時間內提供穩定的血糖供給,意志力會比較穩定,不會有過多的情緒起伏。另外,像麵條、白米飯、馬鈴薯、麵包……這些東西轉化成血糖的速度非常快,因此容易引起情緒波動,因為它能快速提升血糖,同時也會快速下降。
如何培養意志力
剛剛已經知道意志力發生在大腦的前扣帶皮層,並且所有的意志力來自同一個帳戶,當你透過意志力處理一件事情,其它事情會跟著影響,甚至出現踢貓效應,並且糖分能帶來意志力。知道這些後,究竟該怎麼培養意志力呢?如何幫意志力帳戶存錢。
意志力訓練實驗一
於是作者請來三組人,進行一個月的試驗。第一組要求回家後,只做一件事,就是坐直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坐直,正襟危坐。第二組人要求記錄每頓飲食細節,包括吃了什麼,以及花多少錢。第三組要求隨時保持好心情,想辦法扭轉心情,保持正念。
這個實驗的科學家原本將結果寄託在保持正念的第三組身上,但是測試時,努力保持好心情的第三組,意志力沒有得到任何提升。而提升最多的是時刻保持坐直的第一組。
他們總結努力保持心情,這件事靠的不是意志力,沒有人可以透過意志力讓自己心情變好,保持好心情靠的是價值觀,所以保持好心情沒辦法鍛煉到意志力;而記錄飲食這件事鍛煉到一點點,但是強度不夠大,只是提供了更多回饋。
真正最挑戰意志力的事情,是隨時隨地坐直。中國古人要求「站如松、坐如鐘」所以如果在行住坐臥要求自己多一點,對於意志力提升是有幫助的,所以整理房子要求保持整潔對於意志力培養也有幫助。不過很多人一回到家,坐在美式沙發椅,一陷進去,身心好像都會跟著淪陷,所以要特別小心。
意志力訓練實驗二
另外一個實驗,他們請來三組人,第一組試著改善自己的理財習慣,記錄每天的消費,並且控制消費總額;第二組人健身跑步;第三組人讀書學習,並且作筆記。用三組完全不同的方向磨練意志力。結果是這三組人中練健身的人,在理財層面也出現了大幅改善,而讀書學習的人在健身方面,也出現大幅的改善。
為什麼健身跟讀書都能同時提升其它項目,因為他們練的都是意志力。所以當意志力提升以後,全方位會相應地跟著改善。
因此作者提出一另個結論:如果想要提升意志力,關鍵是集中精力改變一個習慣。當改變一個習慣,就能夠全方位地提高各方面的意志力。
宗教信仰提升意志力?
所以作者也探討了一個話題,很多人戒酒戒不掉,或壞習慣戒不掉,但是在信教後意志力都提升了,為什麼呢?作者總結:
第一個,減少了目標矛盾。當你認為這一切自有神的安排與因果,單純地把自己寄託給神,有神為你作主後,變得淡定很多。就不會老是糾結,意志力的損耗得到大幅下降,減少目標矛盾。
第二個,當你去三跪九叩,參拜、做禮拜的時候,就像坐直的原理一樣,從一件事情上訓練了意志力,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範圍。
第三個,冥想有助於大腦的發育,這是很多科學研究的結果。冥想的時候,大腦的分泌物會變得不一樣。這種正念有助於大腦發展。
第四個,當心中有一個超人的力量時,會感覺自己的行為受到監控。就是古人說的“舉頭三尺有神明”因為覺得行為受到監控,所以會自我控制。
培養孩子的意志力
那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呢?孩子時常處於掙扎中,特別是青少年,因為腦神經是由後往前、由裡往外長,他們的克制力,還沒趕上衝動水準,其實孩子們也想做一個好孩子,希望成為社會主流人物,奔向大好前程……但是另一方面,那些好玩的、有趣的、調皮的事情卻又一直引誘著他,這種感覺讓孩子相當掙扎,於是不斷的動用意志力。
前面說到意志力在同一個帳戶,並且血糖水平要穩定,所以應該讓孩子在情緒平穩時,共同探討未來,並且由他制定自己的目標與規則。同時一次只要設定一個遠大、明確的目標,然後讓他自己分段制定計劃來達成。
每次只設定一個目標
有一個實驗是:他們找了一些人,寫下十五個目標。當目標過多時彼此之間容易發生衝突,所以他們普遍出現三個特點:
第一,愁得多,因為目標之間發生矛盾,像工作與家庭有時不容易兼顧。
第二,做得少。目標太多了,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同時實現。
第三,身體和心理都逐漸變差。
很多人過年都會寫下年度計劃,所以過年後健身房和樂器採購最多,但是經過幾個月後,那些辦健身卡的人,有好一部份的人就不來了,而樂器在年中間通常會有最多最新的二手樂器拋售。
所以最好的是一次只有一個目標。讓意志力在這段時間全部調動出來,專注來解決這個問題。而且當這個目標達成了以後,會得到更強的自信心,意志力也能得到鍛煉。於是帳戶裡存入更多的意志力,得以進行下一個目標。
學習計劃制定
有一個學習計畫實驗,有一組人訂月度計畫,一組人訂日計畫,並且精確到每一天要做什麼。實驗結果是,月度計畫人的成績,要遠遠高過日計畫的人,因為日計畫的人要動用更多意志力, 缺乏靈活性,所以只要哪天落後於計畫,士氣就會大受打擊,幾次下來,計劃就會不了了之。相比之下,月計畫的人可以邊執行邊調整,所以這些人有更多的意志力來掌控自己的生活。
為什麼范仲淹、曾國藩的意志力這麼高:目標
那回到最早的故事,范仲淹的學習這麼苦,為什麼不放棄,因為他從小就憂國憂民,有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;而曾國藩為什麼能打敗賊的意志力,因為賊的目標短淺他動用著意志力在忍耐,可是曾國藩讀書是為了人生抱負,當他覺得讀書不苦沒有動用到意志力,所以孜孜不倦。
在【從學渣到築夢者,透過刻意練習幫孩子和處於中年危機的家長,跨越式成長培養興趣成為專家】的影片中,邱緣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他本來是一個爛班中倒數幾名的學渣,但是當老師問他:「你以後是想庸庸碌碌的過一生,還是想做出一番大事業。」
邱緣安回答:「我想做一番大事業。」老師接著告訴他:「如果你想做一番大事業,就一定要制定一些,你現在能力水準無法達到的目標。你需要設定能促使自己努力成長的目標。」這番話給了國中時期的邱緣安很大的啟發,於是他努力思考,人生必須有一番成就的終極大目標。
接著他設定眼前的一個短期目標,是考上新加坡最好的高中,可是他的成績實在太差,特別是數學,老師甚至覺得他國小數學差到根本不應該畢業,於是他拿出國小數學從新學習,當他的數學水平往上拉高後,他確保每一個學科都能跟上進度,之後甚至要超越進度。最後他考上新加坡最好的高中以及大學,然後成為一個企業家。
因此,我們除了要知道如何鍛鍊意志力,怎麼維持平穩的血糖,並且一定要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。就像很多令人感動的企業,它們的目標絕對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解決某種社會問題,這種目標能夠驅使員工一起奮鬥,公司才能一步步往上前進。
因此多讓孩子閱讀名人傳記、歷史故事,或者現代企業家的奮鬥過程,就像梁啓超說的:『 讀名人傳記,最能發人志氣』。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,想想那些厲害的人如何面對挫折,能夠幫助孩子度過成長中的困難,豎立孩子高度的目標與眼界,培養價值觀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