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家長會被孩子氣的甩門到另外一個房間冷靜,甚至把孩子揍一頓,但不用20分鐘孩子就會掛著眼淚,低聲下氣跑來抓著衣角求饒說我錯了。但換個方向,孩子如果甩門回房間或把我們揍一頓,做家長的恐怕沒辦法這麼好聲好氣,輕易原諒。

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愛我們遠勝過我們愛他們,我們就是孩子的世界,他們不會輕易的跟著從母胎來的世界斷絕。但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這個突然出現的生命打亂我們幾十年的生活習慣,時常讓家長力不從心。

因此今天透過三本書<<混亂>>、<<複雜>>、<<陪孩子終身成長>>來跟大家探討,如何實現一加一等於二甚至大於二的原理和方法。

終身成長
終身成長
終身成長

迎接孩子的到來

新生兒報到的時候,新手爸媽常常手足無措,好不容易熬過睡眠顛倒,戒掉奶嘴和尿布,輕鬆沒有很久,進入學習階段,又常常為了學業跟孩子角力鬥爭,還有夫妻間對於教養分岐所發生的爭執,甚至於經濟緊張,於是家中常常烏煙瘴氣,忍不住自我懷疑。

主要的原因,就是因為孩子這個小生命體是一個不確定性,他沒有明確的因果原理和操作指南,這個複雜的不確定性,打破了我們習慣確定性的舒適圈。

但是你如果仔細觀察大企業的成功,常常是在突破不確定性的時候產生的。因此我想讓你知道,你的孩子不僅比你想的還愛你,而且這個上天的禮物,有可能會成為你的轉折,但是你必須找到啟動的鑰匙。

迎接不確定性

所以我想先引用<<混亂>>這本書,開篇的一個真實故事。1975年1月27日美國鋼琴家基思(Keith Jarrett)到德過科隆大劇院,巡視當天演奏的現場,一到現場,他發現策劃人準備的是小鋼琴,音量太小根本不足以讓全場售出的門票,1400人聽清楚,音調又不准,中間幾個黑鍵還是壞的,踏板又太卡,並且高音鍵過於尖銳,低音鍵又沉悶無比。

終身成長

基思不想要砸了他的招牌,所以當場表示沒有辦法演出,轉身離開就上車,17歲的策劃人薇拉緊追在後,淋著雨敲打車窗苦苦哀求,基思心軟才勉強答應演出。

幾個小時候後演奏會開始,當他按下琴鍵的那一瞬間,奇蹟發生了,所有的人都驚嘆大師不同以往的演奏方式。而那場鋼琴獨奏會的專輯,最後取得350萬張的銷售紀錄,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張同類專輯打破這個紀錄。

因為基思為了避開鋼琴的雷區,所以重點轉向中音區以及低音區,並且為了讓全場觀眾都能聽到,他必須有的時候站起來,甚至扭動身軀,以槌琴的方式敲打鍵盤。對觀眾而言這個不同以往,完全的即興演出,不僅刺激觀眾的視覺體驗而且感受到全新的音樂風格。

如果劇院準備的鋼琴照著基思的要求達標,就不會有這次空前絕後的演出。而這個不確定性的降臨,基思因為正面迎擊反而獲得滿堂喝采,達到另外一個人生高峰。這個故事有幾個關鍵我們需要來思考:

  1. 基思基本功夠扎實,這是長期以往的準備。
  2. 他有一顆正念的心,像他這樣的大師遇到這麼不靠普的策劃人,他選擇離開或擇日再辦是情理之中的,但完全是出於體諒對方的同情心所以接下演出。
  3. 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,他冷靜判斷那些是誤區,那些是他可以展現的。

基於這三點,所以這是他踏上另一個高峰的成功原因。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三個面向,思考一下教育孩子的部分

  1. 你的基本功夠扎實嗎?你有足夠的育兒知識嗎?
  2. 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養育孩子。
  3. 教育中的誤區是什麼你搞清楚了嗎?有那些是你的教育優勢?

生命體的複雜

回過頭來,我們現在思考一下孩子這個複雜的生命如何讓他成功運轉。天才物理家沃爾夫勒姆(Stephen Wolfram)以元胞自動機研究複雜體系時表示,如果連初等元胞自動機,最簡單的0、1系統都不了解,就更不可能理解多維的複雜元胞自動機

終身成長

那什麼是簡單體系,什麼又是複雜體系。所謂簡單體系就是因果關係明確,像汽車的構造看起來雖然很複雜,但是只要找出問題點,更換零件後,按下開關車子就能跑了,這種邏輯清晰的原理就是簡單體系。

但是生物和大自然,很多是找不到明確的因果關係,並且邏輯關係複雜,像蝴蝶效應,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可能對於整個大環境產生巨大的變化。這種微小變化,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,成為一種混沌現象,這就是複雜體系。

複雜體系的運轉

螞蟻在我們看來是非常簡單的生物體,如果將100隻螞蟻放在一個平面上,他們會不斷的往外繞圓圈直到體力耗盡死掉。可是一群螞蟻在一起,將螞蟻窩的橫面剖開,你會非常驚歎於螞蟻的智慧。

螞蟻窩裡面有防洪通道,水沖下來能夠順著防洪通道流走。螞蟻窩裡會分老人、寶寶、蟻后住的地方,還有蟻后專門的逃生通道,和劃分儲存糧食以及屍體的位置。

當他們出去覓食的時候,只要發現食物,很快的時間一群螞蟻就跟著來了。遇到河水的時候他們會搭建成蟻橋,遇到火的時候,螞蟻會團抱成一顆球滾過去,外面的螞蟻燒焦了,但裡面的螞蟻存活下來。

他們沒有領導,靠的是三四種信息素和觸角交流,所以螞蟻數量太少時成不了氣候,但一群螞蟻時會產生,集體智能,稱為群智湧現,就很像我們大腦樹突和神經的運作。

數學科學家馮諾伊曼(Pantheon 1903-1957)使用元胞自動機原理,將螞蟻、螢火蟲的複雜行為轉換成明確程序。

終身成長

以九宮格為原理,中間的燈泡若感應到四周8顆燈泡,有5個以上燈泡發光,中間燈泡就會跟著發亮。透過這種感應原理,他們找出植物氣孔開合和螢火蟲發光規則,當周圍的螢火蟲發光就跟著發光,當周圍的螢火蟲滅燈就跟著滅燈。

類似的規則,海中成千上萬的沙丁魚集體遨遊,為什麼不會發生踩踏事件。於是專家透過電腦模擬,將一個個的箭頭當作是沙丁魚,然後輸入三個指令,第一個指令叫作“跟緊前面的魚”、第二個指令叫作“跟兩邊的魚保持等距離”、第三個指令叫作“前後保持等距離”。

這三條指令像基因一樣,刻寫在每一個沙丁魚裡,然後當推動第一個箭頭後,所有箭頭就跟著擺動,形成夢幻的游泳隊伍。

因此我們透過模擬生物的複雜系統,可以簡單歸納一個原理,就是複雜系統個體不存在中央控製或領導者,但一般都遵循相對簡單的規則。

於是有人就問天才物理家沃爾夫勒姆(Wolfram Research),既然元胞自動機的計算存在萬事萬物的源頭,那宇宙的源頭是甚麼?沃爾夫勒姆回答,”我不知道,但應該很短,最多不超過三四行程序。”

教育孩子的三根支柱

因此根據這個原理,做任何事時只要掌握最重要的三四行程序,並且持之以恆,最後就能演化出完美成果。那什麼是啟動孩子內在動力的三行代碼:

無條件的愛

很多父母聽第一條覺得簡單,事實上多數的父母都做不到,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像機器一樣上緊發條自動自發,全部都照我們的指令進行,於是當孩子反抗的時候,家長最喜歡做的:一個是威脅,另外一個是交換。而且據觀察媽媽特別喜歡威脅,而爸爸喜歡交換。

這會出現甚麼問題呢?威脅讓孩子感到恐懼,這種恐懼的感覺會滲透到激素水平中,所以孩子哭起來是歇斯底里,最後孩子學會掩飾和欺騙,因為如果不做到家長的標準,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,並且他也學會了原來處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威脅別人。

而交換的結果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做那件事情本身的樂趣,並且得不到無條件的愛。比方爸爸說你這次考一百分,我們就去吃大餐,結果成績一下來,爸爸一看說就這個分數我都沒臉吃,不去了。所以孩子馬上就體會到你愛的是分數不是他。

並且他會意識到讀書就是件辛苦事,不然你幹嘛給我補償。而父母之所以會以補償和交換的方式作為鼓勵,也真的是我們以前覺得讀書是件苦差事,這種感覺進到我們的下意識去了,所以就很自然的以交換作為鼓勵。

有些人會說那我就不管他,這也不對,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忽視,孩子如果感受不到每件事的邊界,他會惶恐沒有安全感,感受不到被愛的感覺,並且因為缺乏團隊歸屬感,未來會過度依賴而有成癮性人格,像是朋友或網路上癮。

因此在我們進行說教的時候,可以明確的讓孩子知道:我跟你說這麼多是因為我愛你,因為我愛妳所以我必須讓你知道。當父母跟孩子講規則是出於愛,而不是因爲面子或大人的喜好,在他長大後也能接受其他人善意的批評。

並且孩子最信任我們,所以當打下良好的親子關係,父母提供意見時,孩子不會懷疑父母,所以能虛心採納認真思考,因此不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幹,證明自己才是對的。如果無條件的愛被迫壞,因為沒有安全感,他會花一輩子的力氣去尋找安全感,不論是工作或婚姻關係。

很多人都說孩子在三歲左右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,因為三歲以前多數父母已經破壞了無條件的愛。所以如果覺得小小年紀就這麼叛逆,趕緊修正根孩子的相處模式,越小執行越容易。

無條件的愛為什麼這麼重要,因為一個人內在的動力來自於愛,我們願意為社會做事,願意去探索,願意幫助別人,或解決很多的問題,原因是我們愛這個社會,想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力量。

但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,不愛這個社會,他不會有動力去創造東西,所以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的感覺,當他擁有多少的愛,就能擁有多少的力量。因為無條件的愛能帶來:信任、尊重、安全感。通常這樣的孩子舉止也更得體。

價值感:

孩子一出生個頭那麼小,周圍的大人一個比一個高,所以孩子天生不自信,天生自卑。如果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價值,能解決很多事情,才能提升他的自尊水平,自尊水平高,自律性就強。

而多數的父母習慣性打擊孩子,喜歡提出孩子的弱點跟周圍的朋友比一輪,總是可以找到孩子比別人差的地方,不允許孩子得意驕傲,這行為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,所以自律性越來越差,反正我就是這樣。並且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對象,最後孩子會慢慢長成父母嘴裡描述的樣子。

『不管教的勇氣』有個例子,如果你跟孩子說,像你這麼聰明只要不玩手機成績一定會很好,這下孩子更不敢不玩手機了,因為如果不玩手機成績還不好怎麼辦,我還想保有你誇獎我的一點點特質,所以我必須得繼續玩。

因此反過來,朔造孩子行為最好的時機是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,透過情感引導的方式,教會孩子大量的情感詞彙。那怕孩子只有那麼一丁點作對,趕緊表揚他,告訴他為什麼他做對了,並且多謝謝她,或著挖掘他做錯事情背後對的動機。

我時常告訴Darcy你今天做對甚麼事情,她很享受被誇獎的感覺,晚上睡覺還會問我媽媽你今天最高興的是什麼事情?其實她就是希望我在描述一次她今天被表揚的情況。有時候我的表揚也會過頭,但她會很開心的糾正我。

比方有一次她要去上體操課,孩子都愛玩想早點出門去上課,我故意跟她說Darcy你真棒,你不想遲到,大家都喜歡守時的人。她就說媽媽我其實只是想趕快去玩,我不是為了守時。於是我變個法繼續誇獎,你知道你有一個很好的特質嗎,她張大眼睛看我,我說你很誠實,大家都喜歡誠實的人,誠實的人值得信賴。所以提升孩子的價值感,就是將目光放在孩子的亮點上。

另外,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,家長很習慣跟孩子劃清界線說:『我有沒有跟你說』、『怎麼跟你說的』,我們小時候被罵怕了,所以當孩子做錯是,我們淺意識知道做錯事有人要被罵了,但不要是我,於是趕緊跳出來劃清界線。事實上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,最需要的是我們陪孩子一起承擔並且學習經驗。

終身成長的心態:

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,而且不確定性有時是生命的轉機,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勇於調適跟嘗試的心態,能夠將每一次挫折都當作是學習的機會,這就是終生成長的心態。

一個人為什麼誠信,即使吃點虧,因為她知道除了這次交易我們以後還有其他合作機會。一個人為什麼勇於嘗試,因為她知道天不會塌下來,所以不用害怕失敗的感覺。

但固定型心態的人,擔心失敗、害怕嚐試、不喜歡學習,因為嘗試跟學習如果失敗,會讓他有挫敗的感覺,而他喜歡的是贏的感覺而不是失敗的感覺,因此絕對不能失敗,這就是固定型心態。

為什麼會這樣?如果我們總是誇獎孩子很棒、厲害,大家都喜歡被誇獎,因為這是一種虛榮的感覺,所以如果僅僅只是誇獎,沒有獎勵到行為動機,孩子學到的就是贏的感覺真好。可是如果誇獎孩子努力、自律、持之以恆、認真練習,所以獲得成功,孩子會學習到成功背後的特質,而這些特質就是維持終生成長的心態。

另外就是不要總是打擊孩子,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比較,不管是比好的或壞的,因為只是比較成果,孩子學會的一樣是我不喜歡輸,或我喜歡贏的感覺。當他只在乎贏這件事情,並且討厭輸的感覺,最後就變成了固定型心態。

終身成長

現在的教育體系以及家庭教養,多數是將孩子模塊化,劃分成英文、數學、國語、自然、物理、化學….等等,看起來很有邏輯的不斷加強各別知識,盯著寫作業,報名各種補習班和才藝班。

最後上了大學,爸爸媽媽終於可以卸下肩上的任務,孩子心裡也想著終於可以不用讀書了,他雖然學了那麼多知識,但是卻不愛學習,並且上大學後以前的知識愛忘到哪裡,就忘到哪裡。這就是使用簡單體系的教育方式。

當我們將三行代碼:無條件的愛、價值感、終生成長的心態,給予孩子,孩子的生命力會變得越來越旺盛,內心充滿熱情,能為自己負責,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願意探索這個世界。他會不斷思考,並且主動尋找學習方法,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學習和面對人生的態度。

而且在這過程中,受益的除了孩子的轉變,我們會得到一個體貼,舉止得體的孩子,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跟著成長,變成更好的自己。

就像我在做這些育兒知識視頻的時候,雖然以前有點概念,但為了能夠更清晰有條理的表達,我必須重新複習,將這些觀念融合貫通,所以重複提醒我,並且每次剪輯完視頻後,請Darcy爸爸看,他雖然是在幫我糾錯,但這些育兒知識不用像以前那麼費勁的跟他辯解,我明顯看到爸爸也在調整,家裡氣氛變得更和諧。

終身成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