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培養孩子的寫作技巧影片,提到透過故事帶出觀點,會讓文章更容易閱讀。所以這次透過這個影片,將春秋時代發生的歷史典故貫穿起來。

為什麼挑選春秋時代的故事,因為這時代出場的人物,具有鮮明的特色,強烈的性格,特別具有故事性。

春秋地圖與歷史背景

在開始講故事前,先說一下春秋時代的歷史背景,春秋時代的主要位置在黃河中下游一代,周朝經過兩百多年後,到了第12代,周幽王作天子時,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,所以烽火戲諸侯,就像狼來了的故事,最後西夷犬戎進攻,周幽王被殺於驪山下。

周幽王兒子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(就是現在西安長安),遷到雒邑(就是現在河南洛陽),之後歷史從西周改稱東周,東周前半段時期,兩百多年是春秋時代,後半段兩百多年為戰國時期。春秋起周王朝漸漸衰弱下來,各國諸侯爭相想當天下霸主。

『春秋』一詞的由來,是魯國史官記錄各國重大事件,之後孔子加以修訂,成為儒家經典著作。而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在春秋末年。

春秋

周朝封建社會六種階級:

  1. 天子:最高領導階層
  2. 諸侯:天子賜封地給諸侯,自組國家,為封地的國君。諸侯有定期納貢、朝見,以及出兵協助的義務。
  3. 卿與大夫:卿比大夫地位高一些,他們從諸侯手中得到封地,並對諸侯盡義務。
  4. 士:貴族階級,沒有封地,屬於戰場上的主力。
  5. 平民:多數為農民。
  6. 奴隸
春秋

春秋開頭故事:鄭伯克段於鄢

春秋的第一個故事是【鄭伯克段於鄢】,周平王東遷後周王朝緊挨著鄭國,當時鄭國國力最為強盛。鄭武公的妻子,武姜第一胎難產,所以武姜壓根就很討厭大兒子,第二胎生產時很順利所以特別疼愛二兒子。

武姜三番兩次要鄭武公改立二兒子共叔段為繼承人,但鄭武公最後還是將王位傳給大兒子就是後來的鄭庄公。鄭庄公即位後,母后武姜三番兩次要鄭庄公,封更多的地給弟弟共叔段,有母親撐腰,共叔段城牆越蓋越高,也不斷招兵買馬。

其他人提醒鄭庄公,共叔段恐怕有二心啊,但鄭庄欲擒故縱說:「我也沒辦法,都是母后的旨意」,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放任弟弟共叔段所作所為,沒有適時加以制止警告。後來共叔段真的出兵叛變,鄭庄公早就布署好,於是說了一句經典名言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」然後討伐共叔段直到鄭國邊境,鄢這個地方,共叔段最後逃亡出國。

弟弟逃亡後,鄭庄公因為很氣母親所以下令:「不到黃泉不相見」。黃泉相見的由來就是從這段典故。但是畢竟是母子,一段時間以後,鄭庄公就後悔了,但是又不能自食其言。

有一天一位著名的孝子潁考叔和他吃飯時,知道鄭庄公的心思就幫他出主意,挖了一條地道讓他們母子在地下相見,此後恢復母子關係。而這個位置就在現在河南許昌市牛脾山。

而孔子對於鄭庄公這件事的評價是不高的,因為克這個字是對待敵人的意思,所以鄭伯克段於鄢,就是指鄭庄公用對待敵人的心思智謀在鄢這個地方,攻克自己的親弟弟。

鄭庄公是鄭國最強盛的時候,周平王為平衡鄭國權力,所以有意瓜分鄭國政權,周平王駕崩後周桓(還)王即位,將鄭國部分封地劃分給虢(國)國,於是鄭庄公跟周王朝決裂,周桓王率領陳、蔡、衛等諸侯軍,親征討伐鄭國,在繻葛打戰,不過周軍大敗,從此周天子對諸侯失去控制權,不再有政治上的實權,春秋爭霸於是開始。

齊襄公及瓜而代

鄭國隨鄭庄公去世後,國力日益衰減,而這個時候齊國國力漸漸強盛。齊襄公在當時幾乎成為霸主,他派連稱、管至父兩位大夫去駐守葵丘(就是現在山東省臨淄縣),他們臨走時問齊襄公甚麼時候可以回來,當時齊襄公正在吃瓜,就隨口回了句:「及瓜而代」,等明年瓜熟,任期滿的時候會派人接替職務。

但第二年期滿,兩人請求接替,齊襄公不准許,因此兩人心生怨恨,就聯合朝中不滿勢力圖謀作亂殺了齊襄公。所以這個故事,常常被引用來告誡,作人要誠信,守信用。

春秋五霸之首:齊桓公霸業

當時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小白,分別在魯國和莒國,接到消息兩個人飛快趕回齊國,因為誰先到誰就有機會作王。輔佐公子糾的是管仲、召忽,輔佐公子小白的是鮑叔牙。管仲為了替公子糾除掉競爭對手,暗中埋伏在路上,一看到公子小白彎弓射箭,公子小白慘叫一聲倒地,管仲以為射死公子小白,所以公子糾一行人慢悠悠地走。

不過那箭只是射到公子小白的腰帶銅鉤,所以公子小白平安無事,起身後一群人快馬加鞭趕回齊國,之後公子小白就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。

齊桓公一上位鮑叔牙勸齊桓公重用管仲說:「君王如果只是想要治理齊國,有高傒和我就夠了,但您如果想成就霸業,必須靠管仲」齊桓公之後討伐魯國,逼迫魯國殺死公子糾,獻出管仲、召忽,不過召忽自殺。

管仲坐著囚車趕回齊國的路上,因為害怕魯國追殺,所以一路高歌,動感流行音樂,車夫聽著音樂駕車的速度越趕越快,很快就回到了齊國。到達齊國城外,齊桓公親自行禮迎接他,並讓他作齊國宰相。管仲接管齊國政事後,迅速發展工商業,國富民強,尊王攘夷九合諸侯,使得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。

管鮑之交

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認識,兩個人是好朋友,年輕時候兩個人一起讀書做生意。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窮,拿不出錢來,於是他一個人拿出兩個人的資本,賺到錢的時候,讓管仲多分一點,自己少拿一些,別人說:「管仲這樣不是坑你嗎?」鮑叔牙回答:「管仲家裡窮又有老母親要侍奉啊。」

所以能遇到鮑叔牙這樣的知音,管仲也讚嘆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。」因此講述情誼深厚,管鮑之交最常為人引用,津津樂道。

而後人對於管仲治國的賢才沒有太多讚譽,但對於鮑叔牙的美德倒是稱讚不已。不過孔子卻很推崇管仲,在論語憲問講到上面那段歷史,孔子說:「微管仲,吾其披髮左衽矣!」就是說,如果不是一百多年前管仲的努力,我們現在都成了野蠻人了。

春秋霸主齊桓公晚年下場:易牙烹子

回到齊國的故事,齊桓公稱霸40年,不過晚年輕信小人。當時有人推舉了一位非常會作菜的廚師叫做易牙,易牙善於烹飪,也很會揣摩齊桓公的心思,有一回齊桓公隨口說出:「天下山珍海味我都吃過了,就是不知道人肉是甚麼味道?」

幾天以後,齊桓公吃了一道菜,大喜過望的問:「這甚麼菜,怎麼這麼好吃啊?」易牙回答說:「君王上回說想嘗嘗人肉,所以我將我三歲的兒子烹煮,好滿足主上的胃口。」齊桓公一聽感動不已。

管仲臨死前特別告誡齊桓公說:「易牙連親身兒子都能殺,絕對是奸邪小人,一定要遠離啊!!」還有「豎刁為了能時時在你身旁,自宮毀身,這種人連身體都不愛,怎麼可能會真的愛你」,以及「衛國公子開方,捨棄太子身分,寧可在你身旁擔任馬伕,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喪,這種人心裡沒有父母怎麼會有國君呢?」

管仲死前再三告誡,齊桓公於是遠離這三個人,但少了他們三個人生活索然無味,最後又將三人召回宮中,等到齊桓公病重,三人覺得時機已到,便假借齊桓公的命令,封閉宮門不讓人進出,然後擁立公子無詭為君。

齊桓公最後活活被餓死,死後67天才有人收屍,蛆都爬出了宮門外。所以知人善任很重要,好諛亡國啊!!不過易牙精於烹飪的事情傳開,所以被後人稱為庖丁之祖,就是現代人說的食神。

宋襄公短暫稱霸

齊桓公和管仲在世的時候,立公子昭為太子,然後將公子昭託付給,以仁義著稱的宋襄公。齊國內亂,於是宋襄公聯合其它國家起兵伐齊國,打敗齊國將公子昭送回齊國即位,為齊孝公。在這時候,宋襄公短暫稱霸一段時間。

結果宋襄公邀齊國與楚國會盟,卻沒帶兵前往,被楚國趁亂拘提,後來魯國求情才被放回來。之後楚國起兵伐宋,雙方戰於泓水,宋國已經排好陣勢,楚兵還在渡河,旁邊的將軍勸宋襄公說:「趁他們還在渡河,現在殺過去一定可以得勝。」

宋襄公說:「人家都還沒上岸呢,這樣太沒道義了。」過沒多久,楚軍上岸列陣,旁邊將軍又說:「趁他們陣腳還沒穩,趕快進攻,這樣或許能得勝。」宋襄公不理會說:「人家都沒站穩腳,這樣不是仁義之師。」

楚軍陣列排好準備進攻前,宋襄公下令說:「有兩個重要的注意事項,我們作為君子:1.不殺受傷的士兵2.不擒二毛,頭髮花白的別抓。這才是行軍之道喔。」這樣打戰方式,最後當然是宋軍戰敗,宋襄公傷重去世。宋國短暫的稱霸草草收場。所以沒有原則的善良,就會助長惡的孳生。羅素說:「若理性不存在,善良就無意義」

驪姬之亂

回到春秋故事,這時候宋國沒落,齊國也在衰敗中,而另一邊黃河中游,秦國與晉國崛起,這時晉國的勢力較秦國強盛,晉獻公雖然雄才大略,但是貪圖美色。少數部落驪戎國,國君為了求和,於是將自己女兒驪姬獻給晉獻公。

據傳聞驪姬姿色美艷,深受晉獻公專寵,並且生下兒子奚齊,驪姬為了讓晉獻公廢太子申生,改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。

有一次晉獻公外出打獵,驪姬假借晉獻公,夢見太子申生母親為由,讓申生去祭祀母親,當申生將祭祀的胙肉帶回來獻給晉獻公時,驪姬讓人在胙肉之中下毒,晉獻公測出肉中有毒,驪姬故意搧風點火的說:「申生已經等不及,想要弒君篡位了」把晉獻公氣的下令讓申生自殺。

申生品行溫順善良,旁邊的人勸他趕緊去跟爸爸解釋一下就沒事了,但申生說:「爸爸沒有我沒有關係,但如果沒有驪姬就會寢食難安,如果我為自己辯解,必然使驪姬獲罪,現在爸爸年事已高,我又何必這麼作,使他陷於痛苦呢!」於是自盡身亡。

秦晉之好

太子申生一死,下面兩個弟弟重耳和夷吾知道大事不妙,趕緊出逃到國外,重耳的母親是戎族,所以他跑到翟國,夷吾則跑去投奔姊夫,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,秦穆公娶的是太子申生的姊姊,這就是秦晉之好的由來,也是開端。

等到晉獻公駕崩,夷吾和秦穆公結盟,晉國大夫對驪姬母子早已不滿,於是裡應外合殺死驪姬母子,夷吾回國即位為晉惠公。夷吾在和秦穆公結盟前,曾經答應秦穆公回國後,會將河東以西的國土送給秦國當作回報,但是上位後晉惠公就後悔了,耍賴不給,秦穆公也沒辦法只能憋著一股氣。

幾年後晉國災荒,晉惠公又去求姊夫秦穆公幫忙,秦穆公寬宏大量的說:「其君是惡,其民何罪?」晉惠公雖然是混蛋,但是晉國的人民是無辜的。於是派了大規模的船隊為晉國運糧食。

可是隔一年輪到秦國鬧災荒,秦穆公請晉惠公資助一下,晉惠公不僅不幫忙,還趁機攻打秦國,這下真的把秦國惹毛了,秦穆公忍無可忍興兵討伐最後大勝,但秦穆公依舊表現仁義大肚,放過晉惠公,不過晉惠公從此失去人心,不久之後去世。

晉文公稱霸

晉惠公在位14年,駕崩以後由兒子即位為晉懷公。

重耳在逃亡期間雖然偶而落魄,但在各國之間都還是受到國君們的尊重,尤其在齊國,齊桓公將宗室的貴族齊姜嫁給他,並且賜給他金銀珠寶,在那裏重耳過的樂不思晉。

但身邊的隨從覺得重耳在齊國享樂,忘了復國大業,妻子齊姜深謀大意,也規勸重耳不要貪圖安樂,但重耳不聽於是齊姜就跟隨從密謀將重耳灌醉,當晚大家拖著車把重耳拉出齊國,等一覺醒來重耳已經在楚國。

這下重耳只好硬著頭皮,去找楚王商量請求支持,楚王問他將來何以回報,重耳承諾日後在戰場上,見到楚軍必定「退避三舍」以報答楚國。(一舍三十里,退避三舍就是九十里)

之後重耳也跑去找姊夫秦穆公請求相助,因為之前和晉惠公的關係搞砸,所以秦穆公全力支持重耳,並且也將女兒嫁給重耳。

22歲的晉懷公本來心裡就一直忌憚逃亡在外的伯伯重耳,聽到重耳得到秦穆公熱情款待,心裡更不放心,於是下令所有跟隨重耳的大臣必須按期歸國,不回來的大臣就殺掉他們的家人,有的跟隨重耳沒回來的大臣,家人因此而被殺,所以家臣們為此心懷怨恨。

最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,裡應外合,結束19年在外流亡的日子,等回到晉國即位為晉文公,當時已經62歲。晉文公回國後勤政愛民,國富力強,並且學習齊桓公尊王攘夷,尊崇周王也收復很多旁邊的小國,贏得諸侯們讚譽。

有一次楚國要攻打宋國,宋國請求晉文公協助,在戰場上晉國遵守和楚國退避三舍的誓言,所以退到城濮交戰,這一戰把楚國南夷勢力退出中原,也使進攻周王朝的北狄勢力衰微,穩住中原華夏文化。這一戰後,周襄王萬分感激晉文公,策命晉文公為諸侯之長。

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

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論功行賞,每位功臣都得到獎勵,但因為周王朝需要協助,晉文公在忙亂中居然忘了當初的隨臣之一介之推。

介之推在重耳流亡期間,對重耳一片赤誠,有一次重耳餓的不支倒地,介之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給他吃,使重耳得以保住性命。

晉文公回到晉國,想到以前的事,想封賞介之推,但那時介之推已經和母親到山西的綿山隱居。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,遍尋不到,身邊大臣擅自放火燒山,想要逼出介之推,火燒三天後搜山,最後發現介之推母子抱著槐樹被燒死。

晉文公難過至極,於是下令規定,每年這三天不得生火,一律吃冷食,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,以紀念介之推,後來演變為現在的清明節。

蹇叔哭師

晉文公剛去世,太子晉襄公即位,此時秦國安插在鄭國的奸細,獲得鄭國信任,取得都城北門鑰匙,於是秦穆公決議起兵偷襲鄭國。

出發前秦穆公請教蹇叔意見,蹇叔說:「勞師動眾去偷襲遠方的國家,不可能會成功。一群人浩浩蕩蕩行軍到遙遠的鄭國,怎麼可能隱瞞的了,鄭國必定會知道。」不過秦穆公沒有採納,讓軍隊從東門出發。

蹇叔的兒子也在隊伍中,軍隊出發前,蹇叔送行痛哭:「我看著大軍出發,卻見不到他們回來。兒子啊,晉國一定會在崤山攔截軍隊,到時候我會到那裏幫你收屍的。」

弦高犒師

秦國軍隊走到滑國遇到鄭國商人弦高,弦高適破秦軍意圖,一邊派人趕回鄭國報告鄭君,一邊慢慢的走向秦國軍隊說:「鄭國的國君聽說你們的軍隊要經過這裡,特地命令我帶來牲畜貨品犒賞你們。」秦軍心想鄭國既然已經知道了,一定有萬全的準備,這樣偷襲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成功!於是秦軍便撤退離開。

秦晉衝突-崤之戰

晉文公在世時始終不願意和秦國發生衝突,不過兒子晉襄公希望有所作為胸懷大志,剛好送上來的肉包子,哪有不吃的道理,於是就在崤地一戰,大破秦軍,三個將領被捕,全軍覆滅。晉襄公的母親是秦穆公的女兒,在母后再三懇求下,晉襄公才將將領放回。

當時秦穆公相當懊悔穿著白衣從郊外迎接,三年後秦穆公親率將領殺回崤山戰地,特別將崤之戰所有將士的屍首,收拾帶回秦國埋葬,此後轉向西方領地,成為西戎霸主。

趙盾弒君

晉襄公死後因為太子年幼,所以宰相趙盾想擁立在秦國,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為王,太子母親知道後抱著太子在朝中哭泣,又跑到趙盾家磕頭痛哭說:「先帝晉襄公哪裡得罪你了,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的兒子?」趙盾沒辦法,只好立太子為晉靈公。

不過這個晉靈公貪圖享樂、目中無人、淫亂凶暴,他常常站在城中高台上,用彈弓射人,看大家被嚇到四散逃跑的樣子,覺得很開心。有一次廚師沒把熊掌煮爛,一氣之下就把人給殺了。趙盾多次勸諫晉靈公,所以晉靈公很反感他。

晉靈公派刺客刺殺趙盾,但刺客覺得趙盾是忠臣,寧可自殺也不殺他,晉靈公設局要殺害趙盾,但趙盾平日仁義之心,時常幫助他人,所以有猛將相救。最後趙盾實在沒辦法決定逃出國,但還沒離開國境,就傳來消息,趙盾擔任將軍的堂兄弟,趙穿殺死了晉靈公。

於是趙盾回國,才一進入朝中,史官董狐就寫道:「趙盾弒君」趙盾覺得十分冤枉,喊冤說:「人不是我殺的啊」董狐回:「你逃亡但是沒有離開國境,等回到朝廷又不懲治弒君的叛賊,所以國君不是你殺的,還能說誰?」趙盾只好仰天長嘆說:「好吧。」之後迎回晉襄公在周朝的弟弟,立公子為晉成公。

孔子在看『晉史』時大讚董狐是個好史官,毫不偏袒隱瞞。而趙盾是個難得的好官,只可惜背負了惡名。

晉國在驪姬之亂時,規定公子不許居住國內,所以晉國內,國卿勢力越來越強盛,而王宮勢力則越發無力,以致最後埋下韓、趙、魏三家分晉,演變成戰國七雄。

楚莊王:一飛沖天、一鳴驚人

當晉國衰敗中,南方的楚國逐漸崛起。楚莊王上任時不到20歲,前三年,整日聲色犬馬、不理政事,並且下令「敢上諫者,一律死罪!」。當時大臣伍舉冒死上諫說:「楚國有一個大鳥,棲息三年,不飛不鳴,請問大王知道是什麼鳥嗎?」。

楚莊王回說:「這鳥三年不展翅,是為了生長羽翼;三年不鳴叫,是為了體察人們的態度。雖不飛,一飛必沖天,雖不鳴,一鳴必驚人。」之後,楚莊王誅殺小人,任用伍舉、蘇從等忠臣,平定內憂外患,百姓安居樂業,國富兵強,成就霸業。

問鼎中原

楚莊王先後攻打附近國家並都取得勝利,在攻打現在河南嵩縣東北戎族時,一路打到東周國都雒邑,周王嚇一跳馬上派王孫滿慰問楚王,楚莊王於是詢問,周朝鎮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。王孫滿說:「一個國家的興衰在德不在鼎,以德服人,不必問鼎的輕重」楚莊王知道周王室不可輕視,於是班師回朝。

絕纓之宴

楚莊王在一次勝戰後,大宴文武群臣,嬪妃寵姬也統統出席助興,楚王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敬酒。忽然一陣大風把蠟燭全數吹滅,宮中漆黑一片。這時有人拉住了許姬的手,拉扯中,許姬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。

之後許姬來到楚王身邊告狀,請楚王點燈,看誰沒有帽纓就將他抓起來處置。楚莊王說:「今天請大家喝酒,酒後失禮是常有的事,不怪罪,大家都把帽纓拔掉,才能盡興飲酒!」於是群臣全數拔掉帽纓,莊王再命人重新點亮蠟燭。  

三年後,晉國侵犯楚國,楚莊王親自率兵迎戰。交戰中有一員大將總是奮不顧身,衝鋒陷陣,在他的帶動下,所有人情緒高昂,所以楚軍大勝完敗晉軍。戰後楚莊王特地詢問那名大將:「我的德性淺薄,又沒有特別優待你,為何你如此冒死奮戰呢?」  

那位武將跪拜回答:「三年前,我在宮中酒後失態,本該處死,可是大王不僅沒有追究,還設法保全我的面子,我深受感動,所以對大王的恩德牢記在心! 這次上場,正是我立功報恩的機會,所以不惜生死在所不辭。」這番話使楚莊王和在場將士大為感動。

伍子胥一夜白髮

楚莊王在位期間多次征戰勝利,中原較小的國家像:魯、宋、鄭、陳,都歸附楚國,成為當時的大國,但晉國與楚國則連番打仗形成對峙形勢,此時吳、越兩國蠢蠢欲動。

楚莊王時大臣伍舉因為諫言受楚莊王任用輔政,而後伍家在楚國成為顯赫的家族,傳到楚平王期間,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擔任太子建的師傅。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國公主,奸臣費無忌驚鴻一瞥秦國公主,長的實在貌美,於是規勸楚平王應該自己納作夫人,從隨嫁中再挑一個給太子建就可以了。

楚平王受不了誘惑接受了費無忌的建議,但因為心虛所以把太子建調到邊疆地帶去守城,費無忌擔心太子建之後會報仇,所以有意廢立太子,於是挑撥楚平王父子,說太子建擁兵自重要造反,之後更殺了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全家。

唯獨伍子胥逃出,在吳楚國界上,到處都是他的畫像,並且士兵嚴加盤查往來百姓,他只能四處躲藏,每日痛心想著父兄慘死的情況,幾個晚上都睡不著,一天他在河邊洗臉時,看到水中倒影發現自己居然頭髮全白了。

於是憑著一頭白髮,伍子胥騙過邊關守衛,順利投奔吳國,投身吳王闔閭的門下。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和『孫子兵法』作者孫武,在柏舉之戰滅掉楚國,伍子胥於是挖出楚平王的屍體,鞭屍三百。

勾踐復國

吳王闔閭日益驕縱,不聽孫武勸阻,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踐,越軍派出死刑犯列隊在吳軍前自殺,把吳國軍隊看傻眼,越兵趁勢攻擊,吳王闔閭中箭傷重不治。

吳王夫差即位後,派人每天站在庭中,每當他經過的時候,就衝著他大喊:「夫差!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?」夫差恭敬的回答:「不敢忘」就這樣過了三年,吳王夫差靠著伍子胥和孫武的謀略,打敗齊國,又擊敗越國,成為天下霸主。

吳王夫差大破越軍,勾踐夫婦臣服願意以身為奴,於是吳王留下勾踐,讓勾踐在吳王闔閭的墳前餵馬,給吳王牽馬作馬夫。伍子胥建議夫差殺掉越王勾踐,可是夫差沒聽。吳王夫差在稱霸後變得日益專橫,於是孫武離開吳國回到齊國。

三年期間勾踐低聲下氣忍氣吞聲,有一次夫差生病,勾踐將夫差糞便放入嘴裡嚐過後說:「恭喜大王,您的病很快就要痊癒了。」夫差非常感動,果然幾天後病好了,於是夫差問勾踐想要什麼。勾踐說想回鄉養老。

勾踐回到越國後,臥薪嚐膽睡在柴上每天舔苦膽,勵精圖治,並且接受范蠡、文種的建議,將西施與大批美女送給夫差,然後又用重金賄絡伍子胥的政敵伯嚭,誣陷伍子胥聯合齊國準備謀反,當時夫差已經被西施搞得暈頭轉向、神魂顛倒,沒心思思考伍子胥和伯嚭誰對誰錯,就把伍子胥賜死了。

伍子胥死後9年,越國向吳國進貢蒸熟的種子,使得吳國發生飢荒,削弱吳國國力。十年時間,最後勾踐滅吳,夫差自殺身亡,西施也自縊身亡。

越王勾踐滅吳後,起兵北上和齊國、晉國等諸侯會於徐州,也向周王室進貢,周王派人賜祭肉給越王勾踐,命他為諸侯之長。

越王勾踐回到越國,范蠡勸文種一起離開,說勾踐不是能同享福的人,但文種不相信留在朝中最後被勾踐找藉口殺掉。而范蠡辭官來到齊國,定居在定陶就是現在山東省西南部,改名為朱公,他善於經商成為富人,並且用賺到的錢積極幫助窮人和朋友。所以后世稱他為財神爺。

春秋戰國更迭結尾

因此春秋最早是諸侯之間勢力此消彼漲,從最早的鄭庄公然後齊桓公,再來宋襄公短暫稱霸,在此同時晉文公與秦穆公崛起,但隨著南方楚庄王爭霸,才使得春秋有比較多戰爭,之後吳越崛起,晉國內亂走向魏、趙、魏三家分晉後,於是戰國時代來臨。

希望透過這一連串故事的貫穿,能對春秋歷史與典故有比較清晰的脈絡,建議再找出書本細讀,並且在寫文章時善用典故。